- 基本信息欄
- 英文名:Thevetia peruviana
- 學(xué) 名:黃花夾竹桃
- 別 稱:酒杯花、臺灣柳、柳木子、相等子、大飛酸子、黃花狀元竹、斷腸草
- 壽 命:不容易死
- 分布區(qū)域:原產(chǎn)于南美洲、中美洲及印度,現(xiàn)廣泛栽植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(qū)
黃花夾竹桃的品種簡介
黃花夾竹桃(詳情介紹)為夾竹桃科常綠喬木類,又名斷腸草、黃花狀元竹等。黃花夾竹桃原產(chǎn)于南美洲、中美洲及印度,現(xiàn)在在世界廣泛栽培。值得注意的是,黃花夾竹桃全株有毒,但中醫(yī)則認為其有一定的藥用價值,可作強心藥。
黃花夾竹桃為喬木,高達5米,全株無毛;樹皮棕褐色,皮孔明顯;多枝柔軟,小枝下垂;全株具豐富乳汁?;ù?,黃色,具香味,頂生聚傘花序,長5-9厘米;花梗長2-4厘米;花萼綠色,5裂、裂片三角形,長5-9毫米,寬1.5-3毫米;花冠漏斗狀,花冠筒喉部具5個被毛的鱗片,花冠裂片向左覆蓋,比花冠筒長:雄蕊著生于花冠筒的喉部,花絲絲狀;子房無毛, 2裂,胚珠每室2顆,柱頭圓形,端部2裂?;ㄆ?-12月,果期8月-翌年春季。有白花‘Alba’品種。
中文學(xué)名:黃花夾竹桃
拉丁學(xué)名:Thevetia peruviana (Pers.) K. Schum.
別稱:酒杯花、臺灣柳、柳木子、相等子、大飛酸子、黃花狀元竹、斷腸草
二名法:Thevetia peruviana
界:植物界
門:被子植物門
綱:雙子葉植物綱
亞綱:菊亞綱
目:龍膽目
科:夾竹桃科
族:蘿芙木族
屬:黃花夾竹桃屬
種:黃花夾竹桃
分布區(qū)域:原產(chǎn)于南美洲、中美洲及印度,現(xiàn)廣泛栽植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(qū)
詞條相冊
黃花夾竹桃的栽培要點
黃花夾竹桃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(qū)可露地栽培,在北方只能盆栽觀賞,室內(nèi)越冬,以免植株凍傷甚至死亡。黃花夾竹桃喜光好肥,但不耐水濕,樹體受害后較容易恢復(fù)。
黃花夾竹桃的適應(yīng)性強,栽培管理比較容易,無論地栽還是盆栽都比較粗放。在地栽的地方,移植需在春季進行,移植時應(yīng)進行重剪。黃花夾竹桃生長迅速,多呈叢生狀,一般在6月間,宜將過密枝、過長枝從基部剪除。對于樹勢過強的樹,9月間還應(yīng)再進行一次修剪,以保持枝與枝的適當空間。主要病害有黃花夾竹桃褐斑病、叢枝病、細菌性癭疣病等,可在發(fā)病初期噴灑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藥劑。害蟲主要有黃花夾竹桃紫蝶、黃花夾竹桃蚜、橘棉蚧、褐軟蚧、網(wǎng)紋綿蚧等,可在幼蟲或若蟲期噴灑敵百蟲或敵敵畏等藥劑。
盆栽黃花夾竹桃,除了要求排水良好外,還需肥水充足。春季萌發(fā)后需進行整形修剪,對植株中的徒長枝和纖弱枝,可以從基部剪去;對內(nèi)膛過密枝,也宜疏剪一部分,使枝條分布均勻,樹形保持豐富。
1~2年換盆一次,換盆應(yīng)在修剪后進行。夏季是黃花夾竹桃生長旺盛和開花時期,需水量大,每天除早晚各澆一次水外,如見盆土過干,應(yīng)再增加一次噴水,以防嫩枝萎蔫和影響花朵壽命。9月以后要扣水,抑制植株繼續(xù)生長,使枝條組織老熟,增加養(yǎng)分積累,以利安全越冬。越冬的溫度需維持在8~10℃,低于0℃,即要落葉。黃花夾竹桃系喜肥植物,盆栽除施足基肥外,在生長期每月應(yīng)追施一次肥料。
黃花夾竹桃的扦插繁殖要點
黃花夾竹桃(詳情介紹)的根莖有毒,所以人工栽種時在修剪及扦插的時候需要注意。人工繁殖黃花夾竹桃可以用扦插、壓條等方法,主要以扦插為主,小編就為你介紹一下黃花夾竹桃的繁殖方法。
黃花夾竹桃以扦插繁殖為主,也可用壓條等法繁殖。扦插,在春季和夏季都可進行。春季剪取一二年生枝條,截成15~20厘米的段,20根左右捆成一束,浸于清水中,入水深為莖段的1/3,每1~2天換同溫度水一次,溫度控制在20~30℃,待發(fā)現(xiàn)浸水部位發(fā)生不定根時可扦插。扦插時應(yīng)在土壤中用竹筷打洞,以免損傷不定根。由于夾竹桃老莖基部的萌力很強,常抽生出大量嫩枝,因此也可充分利用這些枝條進行夏季嫩枝扦插,即選用半木質(zhì)化枝條為插穗,保留頂部3片小葉,插于基質(zhì)中,注意及時遮陰和水分管理,成活率也很高。壓條繁殖時,先將壓埋部分刻傷或作環(huán)剝,埋入土中,2個月左右即可剪離母體,翌年帶土移植。